2018年7月,管理學大師司徒達賢在執教42年的政治大學榮退。政大企家班33,34,35屆聯手取得司徒老師的獨家專訪,分享老師的學習歷程。為便於閱讀並儘量保留司徒老師幽默對答的風格,分別整理成「策略矩陣和管理矩陣的由來」、「互動式個案教學的由來」、「網路時代如何做學生、做老師」三篇文章。
互動式個案教學在網路時代更為重要
學生問: 現在的年輕人做學生和做學問的方式不太一樣了。老師是實作、從十六歲開始喜歡參觀工廠??但現在的學生有問題,就上網問Yahoo知識+ 或Google大神,所有學問幾乎都上網搜尋的,然後形成他們論客製化貼紙述。老師您怎麼看這樣的現象和影響?
司徒老師回答:
從大學部來看,我覺得上網找資訊,一點錯都沒有,比我們那時候有效率多了!學生如果知道有個領域,例如運輸學,他上網找運輸學的東西來看,他好好去比較,找找相關的內容,不但是摩登而且有效。不好意思講,這肯定比我們以前的大師學得多,老師慢慢講,不一定比上網來得有效率,所以我不反對學生上網找資料。
它就等於一個圖書館,只是它透過電腦。相關的東西電腦都幫你link在一起,相關的文章會在一起,所以就一篇一篇一篇看,很有效率把一個領域很快地掌握住,有什麼不好?
只是到了碩士班來講,他們比較缺的是我現在在推廣的互動式個案教學,所以我把上次那個仲尼獎的獎金五十萬捐去辦活動,就是希望大家去了解。因為很多老師不曉得有個東西叫”討論”。企管系好一點,但也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會討論或喜歡討論的。但當一個老師講課的功能,被網路取代的時候,老師生存是有壓力的。
以前老師就講歷史,學生沒聽過啊,老師講學生就抄筆記,不抄筆記會忘掉,抄錯也不行。但就現在是,老師上面講,學生下面查Google,查完之後說:老師,不是這樣喔??然後學生輪流講??老師就搞不下去??所以老師要調整,要透過互動式,一方面讓大家對那個所謂的facts更加熟悉,一方面也要訓練大家的聽說讀想,關於那個subject如何想。
我希望每一科都這個樣子,管理會計有很多管理個案、財務管理的個案很多,投資案要怎麼投資、銀行和利率為什麼是這樣,財務分析和建議是什麼,大家都可以分析討論。你可以上網查所有的知識學術,查完了之後要做決策,老師陪你討論,這樣才可以讓大家想得比較深刻。
上課用討論的方式進行,據我的了解是不多的,每個派別不一樣不一定。個案教學法是我最近出版的書,我們現在在推廣就做這件事情,但推廣不是那麼成功,可惜這個時代,教學不是特別被重視。
互動式個案教學在民族學上的運用
司徒老師回答:
昨天我收到兩篇文章。有一位民族系的老師,他覺得如果十年前就來上個案教學法的課,他會教得更好。他說他現在把很多的資料,寫成短個案來討論,他提供兩篇給我,我看得好有興趣。一個叫盧安達,講這個非洲國家的來龍去脈,以前有圖西族、胡圖族??後來西方列強進來之後怎麼樣把他們分化,開始打仗及屠殺的問題,兩三頁寫得很清楚,然後大家討論問題。
另一篇是中亞第四大族庫德族。他們在戰後被分到各列強不同的國家,每一個國家都有他們百分之十或二十的人民,他們的人想搞個自己的國家卻搞不起來,一直被人家利用當棋子,打來打去好可憐,每一個國家想把他們同化,他們都不肯。
以前的老師上課,就把這個複雜的歷史講給學生聽。老師可能講得很清楚,所以學生就聽聽了又怎麼樣呢?下課了,或者現在網站上也都很清楚。於是民族系的老師把這些歷史整理成兩三頁個案,讓學生從庫德族的觀點看什麼事情應該怎麼樣,裡面包括政治問題,民族學、宗教的問題等等。
對於網路興起、資訊的普及、容易取得,我覺得非常的正面。但是老師要適應。因為老師不能只是講解,老師要survive,就要自己想辦法,比較有效的辦法,應該叫做互動式的教學。
顧名思義,條碼機當然是列印條碼的印表機了。就是印表機的一種。普通條碼印表機主要是在商場使用。條碼印表機通過打印頭把碳帶(相當於針打的色帶)上的墨印在條碼打印紙上(有一定標準大小的不乾膠式的打印紙)。可以當作普通印表機使用,火車票上條碼就是條碼印表機列印出來的。條碼機最重要的部件是打印頭,打印頭是由熱敏電阻構成,列印的過程就是熱敏電阻發熱將碳帶上的碳粉轉移到紙上的過程。所以在選購條碼印表機的時候,打印頭是一個值得特別注意的部件,它和碳帶的配合是整個列印過程的靈魂。在目前國內市場上常見的印表機由於品牌的差異,存在兩種不同的打印頭,一種是平壓式打印頭,整個打印頭壓在碳帶上,這種打印頭可以適應各種碳帶,具有廣泛的用戶群,這種打印頭是最常見的,廣泛應用於各種品牌的條碼印表機;另一種是懸浮式打印頭,這是一種新型的打印頭模式,打印頭只是尖端壓在碳帶上,這種打印頭雖然對碳帶的要求比較高,但它具有節省碳帶的功能,所以它被一些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公司廣泛採用。
老師要有這方面的修養,才可以在同學提出不同論點,在互相debate交流的過程當中,老師自己的學問才能夠表現出來。老師可以把學生的想法中,有哪些不足的地方,讓學生知道,或者讓他們去補齊。這就不是一個網路的資訊,可以處理的。
有個東西叫作”誘因”,就像剛剛講的盧安達,老師後面也列有參考書目。如果很用功的學生,為了要表在課堂上表現他對盧安達這件事的看法,他會去看書啊,他上課就來秀啊!就跟你們這些企管系的學生討論個案,你來了結果一問三不知,個案沒看、沒面子,為了要有話講,他得看啊!所以就是他有看書,他看了書之後他就來”討論”。
老師要讓學生發言,最簡單的是聆聽
學生問:
台灣的的學生是不是比較不喜歡討論?怎麼樣讓他們覺得討論很有趣?
司徒老師回答:
討論有不有趣是老師的問題,不是學生的問題。我教的學生都是台灣的學生啊!他們都愛討論得不得了,他們不都是台灣人嗎?
老師要讓條碼機他們覺得討論很有趣,他們就會討論,不要做那個讓他們覺得沒有趣的事情。
比方說,老師很容易講:快下課了,有沒有問題?某某人,你提一個有水準的問題標籤機??或是說某某人怎麼會提這種問題,下次想好再來,換下一位??要打擊別人的信心太容易了,只要這一句話,學生就不敢問了!
老師要鼓勵學生發言,最簡單的事情叫作”聆聽”。就是我們「聽說讀想」要訓練學生的聆聽,但在訓練學生之前,老師有沒有聆聽呢?學生講完之後,老師有沒有很仔細地聽出學生講的道理,整理出學生的邏輯,別人聽不懂,老師得聽懂,幫學生整理出來。老師在課堂上的討論是花腦筋啊,在燃燒生命,最耗元氣了!
因為你講話有人聽,你才會想講。有些老師所謂的討論是A講得很好,那B來講看看,C也要講很好,我們來聽看看??然後來就下課了。就每一個學生都講,但老師並沒有聽清楚他講什麼,別盤點機人也不聽他在講什麼,他也知道沒人聽他講什麼,他怎麼會想講呢?
當老師要聽得很清楚學生講什麼,例如老師說,你剛剛講的那個什麼意思啊,我沒有聽懂你再講一次。聽完之後再說,你剛剛講的是不是這樣的意思??。因為老師的聆聽,學生才會想講,雖然一開始是有壓力的,但是他會覺得有收穫,而不是只是開口隨便講。
講創新的年代如何做學問
學生問:
現代科技變化快速,又有很多新創。就管理上來說,思考架構會不會也要調整和改變呢?教學上是否也要調整呢?
司徒老師回答:
我簡單講我的信念,不一定正確。用我們的知識來追這個世界是來不及的,我記得很清楚,二十幾年前,大陸剛剛有有點開放,很多人都去研究大陸。研究他們的制度和組織啦,結果之後這些企業全部不見了,那些問題都白研究了!電子商務也一樣。
你不要去追逐那個產業或是追逐那個商業模式,除非你在那上班。因為人生很長,你一輩子會面對好多好多變化,那產業怎麼變我們不知道,沒有人可以知道。我們能夠做的,就是強化自己的學術基礎,培養思想的能力,有好的基礎,無論環境怎麼變、公司怎麼變化。
教育就是在訓練這件事情,讓學生有學術的基礎和思想的能力,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。個案教學裡可能是些老個案,完全不同的行業,但個案不是要你去了解那個行業,它只是告訴你在這樣的一個情境之下,你要怎麼去做。例如庫德族的個案,我這輩子不準備做庫德族人,那我就不唸嗎?它的重點是要讓你知道那個事實,從那樣一個奇怪的歷史當中,分析後得到什麼樣的教訓?那你以後到任何環境裡面,你會知道如何去適應。
貼紙印刷的自黏標籤貼紙含有背膠,因為包裝的關係,大多採用成捲側放的方式,台灣的高溫環境,不利於自黏標籤的保存,當環境溫度達到25°C以上時,膠性就會軟化,受到重力影響開始流動溢出標籤外,俗稱"溢膠",使用已經溢膠標籤貼紙,可能會讓溢出的殘膠遺留在所有經過標籤紙的路徑上,甚至反過來黏住貼紙的表面上,不僅環境受到污染,也可能導致標籤列印機的損壞。潮溼也會對自黏標籤產生極大傷害,當溼度增加時,紙張就會開始吸收環境中的水份,使得紙張變黃變軟,變黃的貼紙極不美觀,貼在產品上,會降低產品的質感,而變軟的標籤,失去紙張應有的特性,可能會在標籤列印時,發生卡紙或黏標狀況,嚴重時導致條碼標籤機列印頭不當加熱而燒毀。將多餘不需要的部分直接撕除,就可以包裝出貨了。像這樣的機器其實不只能印貼紙,用在 CPR 教學用的口對口膠布薄膜、高週波、鞋面裝飾用的 PVC 材質的膠布印刷,其實也都是由同樣的機台印製。